当前位置: 首页 > 课程中心 > 课程思政导引 > 正文

课程思政云上实现,兰大教师有高招丨学在兰大


兰州大学

发布时间:03-24 04:19

兰州大学停课不停教,停课不停学

如何在线教学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?

兰大的老师们有高招!

他们把抗疫现场作为最生动的课堂案例

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

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

马上,小兰就带大家走近各位老师

分享他们的最新教学经验

选择契合教材的课程思政元素使用

——高等教育研究院 段戴平

https://pics0.baidu.com/feed/6c224f4a20a44623a4637f50a00915080cf3d70d.jpeg?token=9ed09846c1b1806a4a65cf461c5ef55a

我给本科生上《教学设计》这门课,作为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一名培训师,也经常为老师作教学设计的培训。结合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经历谈谈在疫情之下,如何让课程思政与教学有机融合。

一是要消除误解,正确认识课程思政。我在2019年参加兰大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讲课比赛过程中,发现有些老师和同学对“课程思政”的认知存在误区,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课堂讲政治或者课堂“灌鸡汤”。其实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教育,实质是一种课程观,是指以构建全员、全程、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而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,形成协同效应。课程思政也绝非是简单的给予学生心灵鸡汤,它是将高校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、各个方面,实现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的教与学的互相适宜

二是精选课程思政素材,精心设计课程环节。在线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根本点在于将课程设计好、教好。育人的首要任务是走进学生的心灵,让学生真正对课程感兴趣,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。在做教学设计时可以假设我是学生,我希望我的老师怎么呈现这堂课?从这个角度选取课程情境素材。一个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民间故事、新闻、史实甚至一句俗语,都可能是很好的情境素材。

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:我用“反应停”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药害事件作情境素材,分别在《有机化学》《药物学》《马克思主义哲学》三门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情境设计,发现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(见下图)。需要注意的是,同一素材,在不同课程中由于知识内容不同、教学目标不同,引入的信息点和方法就截然不同。一个素材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,教师只能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点带入课程,这样既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,又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。

https://pics7.baidu.com/feed/a9d3fd1f4134970a54d094dface1b6cea6865d54.jpeg?token=f257a6f0fc623c763c1091d5ce5f7155

三是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需要深度融合。反思自己在线上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经历,我认为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需要深度融合才是真正的课程思政。比如针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,有许多英雄故事,可以恰当的融入到在线教学当中去,引导学生、促发思考。并不要求每个知识点都有,而是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就选取恰当的课程思政素材巧妙融通。这需要老师们的创意,而不是机械照搬,创意不是在课堂灵机一动就能产生的,需要教师针对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反复琢磨,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多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

突出学生主体作用

——文学院 杨许波

https://pics6.baidu.com/feed/08f790529822720e3507ba6b49e06d40f31fab03.jpeg?token=e9a12c2793248c2e171d40d0fe9ae5f2

自线上教学开展以来,我充分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、腾讯课堂、微信群、邮箱等方式,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网络授课。与传统的线下教学相比,网络授课无法做到师生共处一个空间进行面对面授课,但同时又有许多传统教室授课无法比拟的优势。现阶段,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,多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,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。

本学期我担任的课程是《中国古代文学史2》,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做好课程思政教学,分享给大家:

一、结合疫情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。在课程讲授中,可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同时,要注意与现实结合,比如我在课程中就结合当下正在发生的全国人民团结一心、抗击疫情的案例,致敬在疫情来临时,迎难而上、主动担当的最美逆行者,很快就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。

https://pics4.baidu.com/feed/adaf2edda3cc7cd997cdc4460a2a4639b90e917a.jpeg?token=70b4f68de3ad77a91c8f90df09ce8b8f

二、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平台,做好课程思政素材的积累。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、微信圈分享的大量书籍、论文、视频等课程相关资料,特别注意分享一些与抗疫相关的内容,如《光明日报》上袁媛的《从历史传统中寻找战“疫”精神力量》,《中华读书报》上莫砺锋的《苏东坡与公共卫生》等,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必胜之心、责任之心、仁爱之心。

三、通过作业引导,促使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梳理。布置相关作业,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。如217日的授课中,通过作业让学生“分析日本捐助抗疫物资上中国古典诗词的内涵”,并思考还能用什么诗句?让学生在关注疫情进展的同时,加深对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解。

https://pics4.baidu.com/feed/d53f8794a4c27d1e15a161e22efeca68dcc438c6.jpeg?token=195a94d28e45f9427458794b36dd034c


 

课程思政案例导入

和在线讨论是个好方法

——基础医学院 刘沨

我承担的《病理学》课程本学期开展线上教学以来,因主要教学形式从之前的线下为主、线上为辅转变为线上为主,对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入带来了新的挑战。在已经进行的前四周教学过程中,我多次尝试将课程思政元素加入线上教学中,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。

一、结合抗疫英雄故事,充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。在前言中,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务工作者们不畏艰险、迎难而上的奉献精神,强调从医者的使命和任务,跟同学们一起重温医学生誓言,激励他们不忘初心,坚定信心,树立目标。

https://pics2.baidu.com/feed/9358d109b3de9c822845d88d5faae70c19d84345.jpeg?token=789b95eec03d33cbcc43bcc8f0261f21

二、紧贴专业知识选取课程思政方面的最佳案例。在线上教学课件中,应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临床误诊、延误治疗等致患者死亡的病例,通过案例的警示作用,认识学习专业知识、建立职业责任感,强化职业道德教育。

https://pics7.baidu.com/feed/2f738bd4b31c87019ff3ba311654f9290608ff55.jpeg?token=3cdd6b941725009f43d6c3bc0f788efb

三、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社会热点的班级讨论环节。因“再生”部分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涉及“干细胞”相关问题,所以在教学设计中,课堂讨论部分主要围绕2018年的“心肌干细胞”撤稿事件,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“三观”。

这种方式效果良好,同学们的看法和思考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现给教师,也方便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。

 

 

 

 

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

有效融入在线教学

——护理学院 张宏晨

https://pics5.baidu.com/feed/b2de9c82d158ccbf641d87562af3db38b03541ed.jpeg?token=5ee824349230d840096f7a50ac349184

护理专业课程的“课程思政”改革建设应充分挖掘蕴含于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,突出培育学生的职业认同感、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,引导其树立“责任、义务、奉献、担当”的精神信念,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。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道德现象的学科,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课程之一,与课程思政教育交融最多,疫情期间如何更有效的融入线上教学,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理念、教学技术带来了挑战,也对课程的育人功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值得每位高校老师努力探索践行。

一、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内容,以课程方案的调整为统领。《护理伦理学》在线课程建设期间,积极从课程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课程考核4个方面进行改进调整,以此为统领,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展教学。

https://pics4.baidu.com/feed/0b7b02087bf40ad13da5d825630776d9a8ecce60.png?token=0cc6c2ecadef9b5adce958b6a8668b29

二、以专业特点为依托,注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。努力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,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人生观、大健康观、大美德观、哲学思想、辩证思维的塑造培养,因此本轮改革将每个章节结合名人事迹、典型案例、影片、书籍、专业网站(中国生命关怀协会、中国红十字会网站等),深挖课程思政元素,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素养全面提升的充分融合。

三、加强在线互动交流。通过发布主题讨论,营造渗透式教学氛围,如讲解护理伦理规范内容的知识点时,结合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黎秀芳先生和“白衣天使”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的事迹,引导学生从中归纳热爱专业、尊重患者、刻苦钻研、团结协作等伦理规范,与此同时自然地将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融入其中,强化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,激发学生不忘初心、坚定信仰。

https://pics1.baidu.com/feed/96dda144ad345982b18a02923edf56abcbef845b.jpeg?token=3e74c724f6860797de590a24d57d6d0f

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

虽然汇聚在了更小的屏幕上

却带领大家着眼于

更加广阔的“社会大课堂”

将抗疫英雄事例

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之中

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

我们的育人初心从未改变

内容来源 | 教务处(教师教学发展中心)

编辑 | 王子博

责任编辑 | 周唱

主编 | 肖坤